红网时刻新闻4月2日郴州讯(通讯员 何东亮)近日,桂东县青山乡漫山遍野的竹林在风中沙沙作响,如涌动的绿色海洋。笔者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而上,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春笋的清香。青山乡,这座拥有2万余亩竹林资源的桂东边陲乡镇,正以“一根竹”为纽带,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小竹笋“破土而出”,产业振兴正当时。3月31日,在青山乡玉兰片加工厂内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新鲜春笋去皮、切片、蒸煮。
“我们每天能收购3万余斤春笋,加工成1700余斤玉兰片,成品远销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厂长罗建怀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难掩兴奋。作为当地最大的玉兰片加工厂,该厂的复工复产标志着青山乡特色农业产业链全面复苏。

村民处理刚出土的春笋。
玉兰片是用鲜嫩春笋加工而成的传统美食,因形似玉兰花而得名。青山乡年均气温18℃,年降水量 1200 毫米,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质地脆嫩、纤维细腻的优质竹笋。
村民吃上“产业饭”,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在车间里,罗家村村民钟敬田正专注地对春笋进行初加工。
“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上班,虽然累点,但多劳多得,平均每天能有150元左右的收入,还能在家照顾老人。” 她表示,如今厂里40多名工人中有28人都来自附近的农户,其中6人为脱贫户。
“以前没厂子,村民挖了笋得拖去外头卖,山路远不说,好多还烂在山上。现在好了,咱敞开收购,市场价稳稳地!等以后攒够钱,厂子还要扩大,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挣钱!”罗建怀表示。
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养山”,从传统农业到特色产业,青山乡的蝶变,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当春风拂过万亩竹林,那沙沙作响的,不仅是竹叶的私语,更是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