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江源头添新绿——聚焦巴塘河流域水源涵养工程

时间: 2025-04-14 14:28:00

【“健康现代幸福”新玉树】系列报道

长江源头添新绿——聚焦巴塘河流域水源涵养工程

作为“长江第一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玉树市启动实施了南北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7亿元,在巴塘河流域新建水源涵养林9,300亩,栽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适生乡土树种206.46万株,配套建设智能灌溉管网33.8公里,有效提升了长江源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科学规划强保障 创新技术护生态
该项目作为玉树州重点生态工程,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整体实施。在建设过程中,针对高海拔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工程团队创新采用了多项技术措施:在海拔4,000多米的北山片区,专门投入180余万元定制3套货运索道吊装设备,用于管道、混凝土等建材运输,既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在灌溉系统设计上,根据地形特点采用“滴灌+喷灌”相结合的智能灌溉模式,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在树种选择上,全部采用适应当地气候的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乡土树种,苗木成活率连续三年保持在85%以上,超过国家标准。
精细管护保成效 生态效益惠民生
据测算,工程实施后每年可涵养水源114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2.35万吨,固定各类营养物质超过40万吨。在固碳释氧方面,年均可实现植物固碳2,284吨、土壤固碳731吨,释放氧气6,111吨,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项目的实施还显著提升了流域污染物拦截功能,改善了区域小气候,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

玉树州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有效改善了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也为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生态修复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后期管护,确保工程效益持续发挥,同时将总结经验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张小千

编辑:赵生欣 责编:谢青玉 监制:马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