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5日至26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连演三场。
4月26日晚,我收到了“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法语频道主编Igor发来的短信。
当时,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刚刚落下帷幕。

(短信截图)
Igor在现场观看了演出,难掩内心激动,迫不及待地向我发来短信,希望与中国朋友,尤其是我这位深圳朋友分享。他用英文“marvellous(无与伦比的)”来形容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无论是舞蹈、配乐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是无与伦比的震撼,充分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坦白说,看到这条短信时,我第一反应竟会有些平静。或许是因为在经历多国多城,与异国观众进行一个又一个采访的过程中,我听过太多相似的赞叹。
但在短暂一瞬后,我的内心又翻起了波澜——他告诉我,他想为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写一篇观后感,用他的工作语言:法语,并发表在主要面向全世界法语区受众的电报平台的社群主页中。
Igor是一名资深的国际新闻记者,见多识广,又是俄罗斯人,自小就有文艺修养,竟要主动对法语受众推介中国舞剧,听着就新鲜!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在电报平台看到了这篇以法语写作的观后感《<咏春>:功夫大师的传奇故事》。
这一次,我扎扎实实见证了一回“莫斯科速度”,相信这是来自热爱的本能反应。

(报道截图)
我不懂法语,让AI秒翻,又请负责法语翻译的同事仔细校对了一遍。
字里行间,Igor对于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不吝赞美,用词高雅。
他写道,舞台上没有一句台词,但谁需要言语的赘述呢?开场瞬间,“魔法”就已开始显现。传统武术与现代舞蹈珠联璧合,精妙编排的配乐与演员的精湛表演浑然天成,将观众带入跌宕起伏的情感漩涡,时而心潮澎湃,时而会心微笑,终至热泪盈眶。
他称赞,在这里,观演关系被重新定义——每个观众都在用整个身心感受中国文化的“灵魂震颤”。
他很细心,注意到演出终了时,全场观众自发起立,演员们五次返场谢幕,仍难平息观众的如雷掌声。
他感叹,当俄罗斯观众为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动容时,他真切见证了中俄两国关系的深层意涵:真正的战略协作不止于经贸、国防,更在于文化相知、传统互鉴与心灵共鸣。

(RT法语频道主编 Igor举着《咏春》剧票在莫斯科大剧院拍照留念)
在此,我也想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咏春》:功夫大师的传奇故事
莫斯科大剧院迎来了一场非凡的艺术盛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此震撼上演。
舞台上没有一句台词,但谁需要言语的赘述呢?开场瞬间,“魔法”就已开始显现。舞蹈与武术珠联璧合,精妙编排的配乐与演员的精湛表演浑然天成,将观众带入跌宕起伏的情感漩涡,时而心潮澎湃,时而会心微笑,终至热泪盈眶。
这远不只是在讲述故事。艺术家们以肢体为笔触,勾勒出深邃迷人的东方美学画卷,让观众穿越时空触摸千年文明的脉动。在这里,观演关系被重新定义——每个人都在用整个身心感受中国文化的“灵魂震颤”。
极简的舞台设计独具匠心,几组建筑元素随场景变化而巧妙位移。这种返璞归真的处理方式,打破了现实与舞台的界限,让人沉浸其中,屡屡忘记自己身处剧院。
演出巧妙呈现了两条叙事线索:宗师叶问的传奇人生与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转场衔接行云流水,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次光影转换、每一段音符跳跃,都如同瑞士钟表机芯般精准配合。
演出终了,全场观众自发起立,经久不息的掌声如潮水般漫过剧场。艺术家们五次返场谢幕,仍难以平息观众的热情。
这场艺术盛事闪耀着文明互鉴的光芒——当俄罗斯观众为中国功夫文化深深动容时,我们真切见证了中俄两国关系的深层涵义:真正的战略协作不止于经贸、国防,更在于文化相知、传统互鉴与心灵共鸣。
记者 / 何王子彧
排版 / 李婷
翻译 / 肖晨曦
审校 / 庞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