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跟着诗人去漫游,八首著名诗词,品味诗意的古代“四大名楼”

时间: 2023-04-19 08:29:52

我国古代人民聪明智慧、吃苦耐劳,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改造大自然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绵延三百里的阿房宫、雄伟庄严的故宫、秀丽玲珑的江南园林,都是他们的杰作。

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惬意地享受美好生活,我国人民建造了无数精美的楼台亭阁。这些楼台亭阁最初没有灵魂,没有感情,也没有内涵,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诗人们不止有生活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他们仗剑走天涯,漫游四方。当诗人们漫游遇到这些楼台亭阁之后,变化就发生了。诗人们用一首首优美的诗歌、用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用一个个神奇的传说为这些楼台亭阁注入了灵魂,赋予了感情,使这些建筑有了人文色彩,从而鲜活起来,更加为人们所喜爱。

根据喜爱程度,人们将这些楼台亭阁进行了归纳汇总,其中有四座最著名的楼阁,就被命名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是哪四座呢?

一般来说,四大名楼是指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山西运城的鹳雀楼。还有一个说法,是去掉了鹳雀楼,换成山东烟台的蓬莱阁。本文采用前一种说法,这四座名楼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有着丰富的文化传说,都有着人们熟知的诗文佳作,尤其是一两首有着画龙点睛作用的、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圣杜甫的一句“一览众山小”,引起了人们对泰山的向往;唐朝诗人张继的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带火了一座寒山寺、一座苏州城;到了杭州漫游西湖,人们会回味着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韦应物的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吸引着人们去滁州探索一下西涧到底在哪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跟着诗人去漫游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笔者精心选取了八位著名诗人的八首经典诗歌,其中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岳阳楼》、杜牧的《登滕王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诗人们用这些诗歌描写了他们眼中的优美风景,抒发了他们的胸怀抱负,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跟随著名诗人的步伐,一起去品味诗意的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吧:

一、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长江南岸,建于蛇山(也叫黄鹤山)之巅,下临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登楼眺望,四周美景尽收眼底,有着“天下绝景”的美誉。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最初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孙权所建,是用作军事上的瞭望守戍,还没有叫黄鹤楼这个名字。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文学家祖冲之在他所著的志怪小说《述异记》里,讲述了江陵人荀环在这里遇到一位驾鹤仙人,并与之交谈的故事,从此有了黄鹤楼这个名字。

传说,一位名叫子安的仙人,他曾乘黄鹤经过黄鹤楼;三国时期蜀国的名臣费祎还留下他得道成仙后,也曾骑鹤在黄鹤楼休息的传说。

这些神奇的传说,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唐朝著名诗人崔颢来到黄鹤楼,被这些传说启发,写出了一首描述黄鹤楼的第一佳作: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站在黄鹤楼上吊古怀乡,这首千古绝唱写得情景交融、气象恢宏、意境深幽、浑然天成,简直是如有神助。南宋著名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极为推崇这首诗:“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后来,当诗仙李白慕名登上神往已久的黄鹤楼,准备纵笔赋诗时,却发现了崔颢的这首诗,诗仙也不禁搁笔哀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但是,李白毕竟是诗仙,他在这里写的一首送别诗,同样非常著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的三月,李白得知他的偶像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就在黄鹤楼设宴为孟浩然送行,临别时,李白亲自到江边送孟浩然乘船东下,他目送孟浩然的一叶孤帆消失在碧空之下,写下了这首意境优美、感情真挚的送别诗。

二、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区,自古就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流传着“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神奇传说。

岳阳楼最早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横江将军鲁肃主持修建的阅军楼,其后又经历朝历代的多次重修,最著名的一次重修,当属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时任岳州知军州事滕宗谅的重修。

滕宗谅,字子京,和北宋名相范仲淹同榜进士,是范仲淹的铁哥们。当滕宗谅重修岳阳楼之后,让人给远在河南邓州的范仲淹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要求他看作作文。

虽然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但文豪就是文豪,让人不服不行,范仲淹仅凭一幅图,就妙笔生花地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站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优美如画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范仲淹的爱国为民情怀和节操感染、激励着后人,王安石由衷地称赞他:“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写岳阳楼的诗,最著名的当属诗圣杜甫了: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五十八岁的杜甫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他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联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他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登岳阳楼》。诗圣以宏大的气魄、高远的境界刻画了洞庭湖壮观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深的痛苦。

另外一首,我选了诗魔白居易的:

《题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的春天,四十八岁的白居易结束了被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的痛苦生涯,升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他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在经过岳州时,白居易登上高大的岳阳楼,眺望洞庭湖那优美如画的无边春景,写下了这首《题岳阳楼》,在描绘优美动人景色的同时,含蓄地表达了白居易的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达官贵人的怨愤之情。

三、滕王阁

"滕王"是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封李元婴为滕王。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对这位皇叔很不满,把他转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担任都督,李元婴召集了一批能工巧匠,在南昌东湖区的赣江东岸,修建了一座高大雄伟的楼阁,取名为滕王阁。被后世称为“西江第一楼”。

让滕王阁得以扬名天下的文章,无疑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的那篇千古奇文《滕王阁序》。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九月初九,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邀请文人学士参加,恰好路经此地的王勃也在被邀请之列。阎伯屿的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女婿为滕王阁作序,借以展现一下他的文采。所以当阎伯屿假装客套地提出为重修滕王阁作序时,文人学士们都心照不宣的推辞了。

年轻气盛的王勃毫不知情,他毫不推辞,接过纸笔就写,顷刻之间就写出这篇《滕王阁序》。当阎伯屿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时,阎伯屿也不禁拍案叫绝,连呼奇才。

《滕王阁序》全文共773个字,包含了几十个成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被人们评为天下第一骈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令人美不胜收;“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这一句宛如一幅风景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一句让人扼腕叹气;“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一句让人振奋坚强。

历代歌咏滕王阁的诗文有很多,但是,与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相比,还是逊色不少。年轻的王勃用一己之力,让滕王阁扬名于天下。

唐朝著名诗人李涉,人称李博士,早年和弟弟李渤隐居在庐山的香炉峰读书,他曾登上滕王阁游览,二十年之后,李涉“偷得浮生半日闲”,重新又登临一次,他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诗,委婉地抒发了自己宦海浮沉、岁月蹉跎的感慨,被评为“全首不事雕镂,而自然凄婉,应是晚唐翘楚。”

《重登滕王阁》

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

半是半非君莫问,好山长在水长流。

淳熙八年(1181年)夏季的一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担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知府,他来到滕王阁,赏景抒怀,写下这首词。辛弃疾在词中多处化用王勃的诗句,表达了对王勃的缅怀之情,抒发了他不能收复中原而产生的抑郁悲愤之情。

《贺新郎·赋滕王阁》

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但遗意、西山南浦。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空有恨,奈何许。

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骛,竟传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歌翠舞。为徙倚阑干凝伫。目断平芜苍波晚,快西风、一瞬澄襟暑。谁共饮,有诗侣。

四、鹳

楼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北周权臣宇文护为了镇守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市),在蒲州城西的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戍楼,作为军事瞭望之用。因登上楼顶视野开阔,白云缭绕,有凌空而小天下之感,所以名为“云栖楼”。此地有一种嘴尖腿长、羽毛灰白色、以鱼为食的鹳鹊鸟,它们经常成群地栖息于楼上,因此人们都愿意称此楼为鹳鹊楼。

楼在成吉思汗进攻中原时毁于战火,只留下一个遗址。到了明朝初期,黄河泛滥,遗址也被淹没,所以在长达700多年的时间里,鹳楼不复存在。一直到2002年,新的鹳雀楼才被重新建成,名字也改称为鹳雀楼。

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是山西太原人,他重情谊、讲义气,性格豪放不羁,常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当时的乐工非常喜欢,经常被编成歌曲演唱。只可惜目前仅流传下来六首绝句,数量虽然稀少,但质量都是顶呱呱的精品,尤其是他的《登鹳雀楼》一诗最负盛名,可以说是王之涣凭借一己之力将鹳雀楼送入四大名楼之列。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全诗短短四句二十个字,却言简意赅,“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王之涣把哲理与景物、情势融合得天衣无缝,表达出积极探索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一直是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畅当是晚于王之涣的中唐官员、诗人,他是永济本地的才子,大历七年进士及第,最终官居果州刺史。畅当看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后,颇为不服,他登楼远眺,激情迸发,也写了一首抒怀励志的《登鹳雀楼》,清朝著名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论道:“不减王之涣作。”

《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