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资企业广东行:在开放创新的热土解码未来发展密码

时间: 2025-04-03 07:40:00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绮曼

图/羊城晚报记者 蔡嘉鸿

4月2日一大早,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组成考察团走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开启一天的“广东行”。这个由中国贸促会组织的“广东行”考察团,创下外资企业“地方行”活动开展以来嘉宾规格最高、人员规模最大、外商国别最多、行业领域最广4项纪录。

在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这场没有红毯的考察,成为外资企业观察中国开放韧性的重要窗口。

投资信心在中国

嘉士伯扎根广东30年,在广东惠州设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酒厂,如今仍在不断加码投资;阿尔斯通计划在大湾区建立区域总部以及部分生产基地;阿斯利康宣布与广东省人民医院携手新建“肺癌卓越中心”……这些持续加码的动作,体现了外企用真金白银投资中国的信心。

全球都在讨论“下一个中国”在哪里,但答案始终未变——还是中国。

“中国总是能敏锐地发现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丹麦商会华南区副会长迈克尔(Michael)的观察颇具代表性。这位在广州生活20年的“老广”注意到,中国持续推进的“人工智能+”行动,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在他眼中,科技革命叠加超大规模市场,构成了不可替代的中国优势。

“1.5亿实时人口、1900万经营主体构筑起完整产业链。”中国泰国商会副会长庄派吉(Phaichit)用“Impressive(令人印象深刻的)”形容考察广东后的感受。庄派吉表示,即便面对贸易摩擦,中国完备的产业配套仍令国际资本难以割舍。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切片,而他们对泰国企业的调研数据也印证了这种判断。庄派吉还透露,该商会受访会员企业均表示计划扩大在华投资,新兴领域成为布局重点。

托起消费蓝海

4月2日下午举行的外资企业“广东行”政企交流会上,政府部门给出的一组组数据揭示着广东的市场磁力:1.5亿实时人口创造4500亿美元年进口额,家电以旧换新超千万台,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速创9年新高。

2025年1-2月,广东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585家,同比激增16.8%。广东,正用占全国1/4的外商投资企业存量和信心增量,诠释着“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蕴含的深层逻辑。

“广东的消费者购买力强大,更愿意尝试个性化、高品质的产品,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嘉士伯中国总裁李志刚深谙其中逻辑。作为全国最大啤酒市场,2024年广东啤酒产量较2020年增长近32%,位列全国第一。这家北欧企业深耕广东30年以来,亲历并见证了这片热土的发展活力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这里酒店数量、会展规模、服务经济、消费总额全国领跑,洲际酒店集团更是有10%在华布局落子广东。”洲际酒店集团的代表用“四个第一”讲述了他对广东消费的观察。同时,洲际酒店集团更看重广东未来的发展空间——据广东省文旅厅透露,广东的超460家五星酒店、8.4亿人次年游客量,以及2027年1.3万亿元旅游收入的目标都催生着高端酒店发展的新机遇。

政企携手答题

“如何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科技企业合作桥梁怎样搭建?”政企交流会上,跨国高管的提问直指痛点。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会议没有单向的政策宣读环节,以“面对面”的坦诚沟通为核心,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一一“扫描”外资企业痛点,针对设备集采、市场准入、产业合作等超10项外资企业诉求逐条回应。

笔记本记录的不仅是问题,更是解决方案。这种从“你说我听”到“共同解题”的转变,印证着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也不断刷新着这片投资热土的强劲引力。

暮色中,考察团离开广州向深圳进发,车窗外的灯火勾勒出大湾区的轮廓。

从广州开发区到前海合作区,完备产业链与消费升级共振,制度型开放与治理创新共进,这些是未来中国向新而行的生动注脚,也是“下一个中国”的活力密码。

编辑:聂粤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