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聚焦人博会|因塔志:将贵州的蘑菇种植技术带回家乡

时间: 2025-04-26 23:07:00

4月11日,在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关口村“花小葱”基地“助力春耕生产”活动现场,贵州大学60余名中外师生代表到一线开展田间指导、推广良种良法。“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印度籍博士后因塔志说,这次活动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创新性技术,希望以后能够带回印度帮助当地农户。

2023年,因塔志从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贵州大学农学院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他曾致力于研究蘑菇等菌类作物数年,在中国、印度的很多地方,都开展过考察、研究工作。假期回到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老家后,因塔志在当地推广在贵州大学学习的蛹虫草麦粒培养基蘑菇种植法。

因塔志

因塔志告诉记者,得益于贵州在助力国际交流与学生培养方面优厚的人才政策支持,贵州大学在资金、实验室及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强力保障,以及贵州省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等,让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能够把我在贵州所学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带回祖国,这是一种很独特的体验。”因塔志说,因为方法原始、收益低等因素的制约,印度当地很少有人种植蘑菇。深知蘑菇经济价值的因塔志,将所学的真菌鉴定、病害诊断与生物防治等技术带回家乡,培训当地农户和学生,推广香菇等经济菌类种植以增加群众收入,并引入环境友好型真菌生物防治剂替代化学农药,以此提升作物产量与土壤健康。

因塔志(右)正在开展研究

谈到未来的打算,因塔志表示,希望能为贵州大学和家乡科研机构牵线搭桥,重点开展真菌多样性、生物活性物质及作物病害管理等联合研究。通过设立跨境科研项目、建立师生互访机制、共享特有生态区真菌资源,推动双方在解决区域性农业挑战与生态保护目标上的深度协作,形成可持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

编辑 王雨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