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网球热催生消费热 南沙如何抓住市场机遇

时间: 2025-04-24 10:11:00

南沙举办的网球赛事上座率高,吸引粤港澳三地球迷前往观赛。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南沙本土球员陈晓正已拥有ITF世界青少年排名,向网球职业化道路挺进。

南沙举办2023和2024两届广网赛事。图为南沙夜景。

南沙成功举办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等国际顶级赛事。

在网球比赛中,ACE球是指发球直接得分。在球场上可以瞬间点燃比赛的气氛,成为球迷们津津乐道的经典画面。对于网球发展基础薄弱的地区而言,如何轰出一记ACE球,做到起步即得分?

在广州南沙区,短短几年间,网球人口从2019年不足100人,到2024年增长超2万人;球场数量从起初6片扩至超过100片,南沙国际网球中心拥有27片国际标准网球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球场数量最多、风雨球场及室内球场最多、红土球场最多的网球中心。日前,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经测算,南沙网球场地与网球人口占比0.5%,高于广东全省均值(0.24%)和网球发展基础条件成熟的港澳地区(0.22%)。

4月27日,2025年广州南沙国际网球挑战赛将开赛,这是南沙第三年承办ATP挑战赛。定于今年11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网球项目群体组赛事落户南沙,推动区域加力发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郑钦文的成功,充分展示了中国网球商业化的潜力。职业网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更是一场高度商业化的创业冒险。大湾区网球发展崛起的“南沙现象”,就是中国网球逐步走向职业化和全球化的真实缩影。南沙网球现象是什么?网球运动为何在南沙越来越火热,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借机剖析“南沙球路”。

●南方日报记者 吴冠霖

起步

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网球市场

时针回拨至2019年,彼时的南沙,网球事业还是一张白纸。

在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中,由港澳及国际企业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向南沙区提出诉求:“我们来南沙投资,要考虑生活配套,下了班之后打网球的地方都没有。”

对于一座新城而言,招商不仅要招项目,更重要的是招人才。足够的运动空间,能为城市留才提供更完善的生活配套。

纵观国内多数地区网球运动发展历程,从起步到成熟再到出圈,大多经过数年摸索沉淀。“初出茅庐”的南沙,面临不小的挑战。

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国家赋予南沙的国际化定位,我们一开始就朝着与国际接轨方向,学习国外成熟的商业化运营和先进的经验模式。”

网球场点突围成为南沙触“网”的第一道关。2019年,南沙国际网球中心开建,场馆设施定位为举办国际大型网球赛事、参与国际竞争等,包括18片网球场及配套餐厅、住宿、办公等设施,后扩建至27片国际标准网球场。资料显示,南沙国际网球中心拥有6片红土球场,是粤港澳大湾区红土球场数量最多的网球中心。

网球运动市场化,是南沙发力的另一个方向。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南沙区属国企开发建设集团和网球专业机构钧泰体育合资组建南泰文体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南沙国际网球中心。通过培养企业自身造血能力,充分发挥混合经济的优势,逐步走出一条南沙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

“作为运营方深度参与场馆设计,充分考虑场馆运营,从承接各类赛事活动、培训、广告,配套餐饮住宿等有效提升了利用效率,降低投资和日常运营成本压力。”广州南泰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广网运营总监雷力说。

雷力介绍,在具体运作上,一方面通过赛事门票、赞助商、周边产品、广告、赛事服务、体育经纪、培训、配套服务等多渠道创收;另一方面,与南沙区政府和广州市政府紧密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得益于新模式带来的网球运动产业化,南沙成功举办2023和2024两届广网赛事,网球城市名气逐渐为大众所熟知。

与此同时,网球运动不断刺激消费、带动就业、拉动经济。据统计,2024年,南沙国际网球中心营收5032.63万元,其中相关配套产业营收1451.49万元,占比28.85%;实现消费达1.97亿元;

香港、澳门网球爱好者北上约球目的地正锁定南沙,2024年共21批次、过千名香港网球爱好者在南沙国际网球中心消费。此外,外地网球特长生及家长、外籍教练等到南沙就业、求学及居住。

一个年轻化的网球市场生态正在形成。

突围

构建多层级赛事体系

去年10月,中国网球金花张帅用第4个广网冠军结束了其个人的第11次广网之旅,她曾感言“广州对我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网球,是广州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一直以来,广州有着很好的网球基础和氛围。

从区域来看,越秀区网球运动起步较早,发展成熟,许多历史悠久的网球场地、俱乐部和特色学校都位于此;黄埔区发挥社会力量,民间资金投入力度大;天河区有充沛丰富的商业资源、观赛人群和完备的体育设施;海珠区侧重于与旅游和文化活动的结合……

相比之下,南沙区网球运动起步晚,资金和资源支持能力不足,在这场区域竞赛中,如何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依托赛事出圈,是南沙网球现象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目前,以南沙国际网球中心为主场,南沙成功举办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ATP广州南沙国际网球挑战赛、ITF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南沙站)、中国青少年网球巡回赛(CTJ),城市网球公开赛、“香港赛马会杯”网球赛等,打造国际赛事为引领、全国赛事为主力、区域性和本地赛事为补充的赛事体系。

2023年在南沙举办的广网,作为“中国赛季”首站赛事,吸引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名球员参赛,超过50家媒体参与报道,全球转播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决赛上座率100%。

在南沙区网球协会秘书长曾嘉麒看来,通过国际赛事的举办保持与ATP、WTA、ITF等网球国际组织的密切关系,加强信息互通,活跃在国际网球的第一线,为培养南沙本土的国际职业运动员提供更多机会。

顶级赛事锻造顶尖选手。陈晓正,南沙本土球员,梦想成为国际一流的职业网球选手,14岁,身高185,良好的身体条件让他拥有成为一名职业球员的可能。

2025年初,在广州黄埔举办的ITF(J30)赛事中,他与搭档配合挺进双打8强,获得ITF积分,拥有世界青少年排名,意味着取得报名资格,可以参加更多ITF赛事。

2024年是陈晓正追梦的重要年份,在全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深圳坪山站)中勇夺单双打双料冠军,年终总决赛获得双打冠军、单打第三名,以年终排名第六结束该赛季。

在引进外部赛事的同时,南沙也不断挖掘本土赛事市场,扩大参与人群覆盖面。

“从国内青少年到国际网联青少年赛事,从业余网球赛事到国际职业赛事,可以说,任何一个阶段的网球爱好者、青少年选手,都能在南沙找到符合自己参与的比赛。”雷力说,通过持续举办各类赛事,让大众不断感受网球带来的乐趣。

“通过搭建先进的赛事体系,做到月月有大赛,每周有赛事。”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数量、级别,还是规模、覆盖面全面突破,打响区域网球的知名度、影响力、竞争力。

进阶

网球普及与职业培训多元化发展

从网球人口不足百人到去年增长超2万人,南沙网球何以破局,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在南沙国际网球中心,一个职业网球选手培养体系加速探索。去年成立的钧泰国际网球学院,引入国际一流的欧洲职业教练团队,与前中国国家网球队、省网球队著名教练组成技术、体能、康复教练团队,其中6名欧洲职业网球教练。

钧泰国际网球学院网球总监、来自西班牙的前ATP职业网球运动员路易斯介绍,学院采用国际领先的西班牙训练模式,为更多有潜力的学童开展高水平网球培训。

袁浩铭是陈晓正的师弟,也是球搭子,为接触更好的培训资源,父亲袁江将他从珠海带到南沙学习生活。

“南沙的网球氛围浓厚,学生越来越多,你站在训练场边看,(20)14、15、16年出生的孩子,甚至2017年的,非常小的孩子都已经来网球场了,不像以前一两个,现在是一批批。”袁江说。

如今,袁浩铭每周上午上课,下午练球,长时间系统训练让他的球技突飞猛进,去年,代表广州队参加广东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取得双打第一、单打第四的佳绩。

除了培训机构,南沙区还打造一批网球特色学校,将网球纳入学分考核及体育课必修课程,开展网球公益培训、430网球进校园课堂等网球进幼儿园、进校园工程,从娃娃抓起。

在体育选修课程设置上,广州外国语学校普通高中和国际部高中开设网球选修课,创办网球社团作为校本课程,目前全校约有170名学生参与。

一年前,广州外国语学校被认定为广州市高中阶段体育美育高水平团队“一条龙”培养学校,全市仅5所,获得6个初升高网球特长生招生名额。

另一所南沙网球特色教育试点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网球运动教学时间更长。目前,两所网球重点试点学校具备初升高网球校园招生资格。

此外,导入高校、社会组织的优质资源,与广州体育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伟伦体校)、香港网球总会、澳门网球总会等合作,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网球基地、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充分发挥区总工会,企事业单位网球公益课程,激发广大职工的学球热情。

展望

把网球发展当成一场城市长跑

定力,是众声喧哗里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质。

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后,广州便开始举办中小学生网球赛事,且每年的报名人数都在增加。每年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网球排名赛,去年广州站的报名人数超过1000人。

当历史时针再度指向广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是对广州网球运动全民参与度的一次检阅。

如今,从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到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再到南沙国际网球中心,“网球热”随着一个个地标性赛事场馆在城市内呈几何式传播。

《南沙方案》赋予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乘着机遇东风,网球运动有望成为南沙的城市品牌走向国际。

从0到1的突破,是顺势而为,巧用机敏战术。然而,纵观全国,湖北、河南、浙江、山东等地的中小城市的网球职业化、商业化发展,无论是路径还是模式都值得借鉴,在强者如林的城市战场,南沙网球的发展之路还很长。

“要向先进城市看齐,我们要在网球运动倾注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场地除网球中心这一个集中地之外,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不同的阵地在南沙生根发芽。”曾嘉麒建议,在民间力量方面,也要延伸接触更多的企业、行业协会,更加集中网球爱好者的力量,为南沙网球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

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原国家网球队总教练、中国网球学院院长蒋宏伟在一次南沙之行中,曾把南沙比喻成美国的佛罗里达,那里聚集着美国众多青少年网球训练基地,是世界级网球新星的摇篮。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主义者,把网球发展当成一场城市长跑,南沙定将不断突围进阶,拥抱未来的海阔天空。

策划: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