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讯 自2024年至今,焦作市中站区总工会持续深化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构建以平台培育人才、以产业发展人才、以服务成就人才的运行机制,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逐步形成“全链条培养、全周期赋能”工作格局。
聚焦平台育才,构筑产业技能人才集聚高地。中站区总工会采取“平台+”方式,主动搭建校企平台、科研平台、本土平台,为技能人才培育提供成长沃土。联合20余家单位及规上企业代表,主动搭建校企沟通桥梁。目前已累计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16项,培养高技能人才3657人,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626人。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依托建成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省级院士工作站、产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开展“导师帮带”“劳模工匠话传承”等活动,先后培育出45名高层次技能人才,高层次创新技能人才(团队)16个。搭建本土育才平台,通过实行“技能培训+实时跟踪”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供需两端需求,“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2024年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8场次,新增培养高技能人才1879人,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528人。
聚焦产业用才,增强产业技能人才创新动能。中站区总工会突出产业导向,构建劳模引领、竞赛提能、科学评价的全链条强才路径。截至目前,全区共涌现出全国劳模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市、区各级劳模74人,“中原大工匠”“焦作工匠”等各级工匠12人。持续开展各类劳动技能竞赛及创新活动,2024年该区新增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47名专家纳入焦作市科技人才库。推行“三培养”工作法,即将产业工人培养成技能人才,将技能人才培养成劳模工匠,将劳模工匠培养成管理人才。同时,对表现优秀的技能人才坚持“三个优先”,即优先评先评优、晋级奖励、提拔重用。去年全区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全市第一。
聚焦服务留才,提升产业技能人才社会认同。中站区总工会落实县级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制度,定期走访慰问专家技能人才。全区先后推选168名优秀企业人才参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制定出台“双十条”意见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和企业家创业,编制惠企纾困政策汇编。去年累计解决企业问题190个,为企业减免税费7.91亿元。为技能人才提供平台、教育培训、配偶安置、医疗保健等全方位服务保障;成立产业技能人才工作服务团,高标准落实各项人才待遇。2024年以来,累计拨付双创团队区级扶持资金、青年技能人才生活补贴等各类扶持资金210余万元,累计为全区各级劳模工匠拨付荣誉津贴4.8万元。
(河南工人日报记者 李萧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