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进行证明的责任。它包含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两层含义:
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指的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即,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收集或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当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由依法负有证明责任的人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可能会导致其主张不被法院接受,从而承担败诉的风险。
举证责任的具体应用
民事诉讼: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需要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例如,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原告需要提供借条、转账凭证等证据来证明其出借款项的事实。
刑事诉讼:
刑事案件中,人民检察院通常负举证责任,需要证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在刑事自诉案件中,自诉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
特殊规定:
在某些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举证责任可能会倒置,即由被告方承担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的意义
举证责任是法律预置的规则,它确保了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通过明确举证责任,法律明确了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法院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作出公正的裁判。同时,举证责任也促使当事人更加谨慎地提出主张和收集证据,从而提高了诉讼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它明确了当事人在诉讼中需要承担提供证据的责任,以及在事实真伪不明时的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