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极限用语:
如“国家级”、“世界级”、“最高级”、“最佳”、“最新”等,这些词语属于法律上的禁用词,用于夸大或虚假描述商品属性、性能或功效。
夸大对比词汇:
包含“最”、“第一”等相关词语,如“全网最低价”、“销量第一”、“第一品牌”等,这些词语用于误导消费者,制造虚假的比较优势。
权威性和资质类表述:
包含“级/极”及相关词语,如“国家级”(非相关单位颁发的除外)、“全球级”、“宇宙级”、“世界级”、“极品”、“极佳”等,这些词语用于滥用权威性和资质,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或服务具有更高的品质或地位。
疾病治疗类夸大:
如“治疗疾病”、“抗癌”、“防弹”等,这些词语用于非药品或非保健食品宣传疾病治疗功能,误导消费者。
保健品功效夸大:
如“减肥”、“丰胸”、“增高”等,这些词语用于非保健食品宣传保健功能,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具有超出实际功效的效果。
绝对化夸大:
如“绝不反弹”、“100%有效”等,这些词语用于绝对化地描述产品效果,缺乏科学依据,误导消费者。
虚假配套和地段宣传:
例如,将偏僻地段宣传为“独享静谧人生”,将周围荒草地宣传为“超大绿化”,将旁边小土包宣传为“依山而居”等,这些宣传词通过虚假描述周边环境来吸引消费者。
虚假服务承诺:
例如,将普通的保安服务宣传为“私人管家”,将未建成的轨道交通宣传为“轨道交通在即”等,这些承诺缺乏实际依据,误导消费者。
这些虚假宣传词不仅违反了广告法规定,还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严重的财务和健康损失。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保持警惕,仔细甄别广告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