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这一嘱托,为资源型城市淮南指明了转型方向。
作为长三角重要能源基地,淮南曾因煤而兴,却也因煤而困。面对资源枯竭压力,这座城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文旅+”为突破口,在绿色低碳转型与文化赋能中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春申里文旅街区夜景
破局:从“黑色依赖”到“绿色突围”
在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一台台设备正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点碳成金”。
4月9日,国内首套二氧化碳基新材料连续化生产装置投产仪式在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举行,标志着淮南市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是该产品及工艺首套万吨级工业化应用生产工艺装置,总投资约20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有效固定二氧化碳约18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约75亿元,年税收约3亿元,预计增加就业400人。
该项目通过捕集煤化工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功将工业废气转化为高性能新材料,既为传统产业“减负”,又为新兴产业“赋能”,生动诠释了“点碳成金、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理念。
“这条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生产线每年可消纳18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200万棵树的减碳效果。这不仅是一份技术答卷,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承诺。”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红兵说。
逐“绿”前行,一直是淮南的破局之道。日前,工信部公示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淮南经开区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园区绿色循环发展,大力发展能源效率高、环境友好的生态效益型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大力推进园区绿色制造升级,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淮南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程启涛说:“我们聚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扎实推动绿色工业制造体系建设。”
淮南,这座曾因煤炭资源枯竭陷入阵痛的老工业城市,正以绿色转型重塑发展格局。近年来,淮南深入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坚持逐“绿”前行、向“新”而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抓科技赋能,推进技术产业化;抓绿电赋能,推进产业绿色化;抓政策赋能,推进产业生态化。

爱琴海城市综合体建成效果图
立新:文旅融合激活“沉睡资源”
《六姊妹》热播以来,拍摄地九龙岗镇流量剧增,每天前来观光的游客超20000人次,高峰时达32000人次,20多家网络大咖每天现场直播,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日均游客量突破万人次,成为全国游客争相打卡的文旅新地标。
淮南市大通区以恢复文物原状格局为指导,对九龙岗镇文物建筑本体、院墙、门楼进行抢险加固、修缮、修复。根据周边地块与古九龙岗民国建筑群关系,分级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逐步搬迁建设控制地带内各类与文物保护冲突及不协调的建筑,通过整治改善周边环境,逐步形成历史文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民国建筑群。
同时,大通区还抓住流量机遇,精心设计“六姊妹”主题旅游线路,推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城市记忆、中小学生研学“四条旅游线路”,全面提升游客游玩体验,推动“流量”转化为“留量”。
在淮南高新区,春申里文旅街区同样火爆。该街区为首座文旅融合商业街区—春申里文旅街区,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总投资3.7亿元。以“楚韵穿越漫游场,城市文化新绿洲”为创意坐标,包括主题文化区、品质生活区、精致餐饮区、城市会客区、休闲娱乐区五大功能板块。
街区于2024年12月28日正式开放,截至2025年3月底,已累计吸引游客300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超过3280万元。“这里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时尚活力,让我沉浸式体验到了楚韵风华。”来自上海的游客王薇说。
“春申里文旅街区的成功运营,不仅通过‘文旅+商业’模式激活了淮南高新区夜经济,更以3000余个就业岗位和78.5%的商户签约率展现了其民生价值。”淮南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爱琴海商业综合体2025年底竣工和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加速推进,淮南高新区将形成“历史溯源-现代消费-生态休闲”的全链条文旅格局,城市文化名片将进一步擦亮,为长三角文旅版图注入兼具楚汉文化底蕴与时代活力的“淮南样本”。
淮南是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中国二十四节气之城,更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淮南发展文旅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淮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寿州古城、八公山、武王墩为主线,加快建设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抓住《六姊妹》在中央广电总台热播的机遇,打造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旅游+”战略,积极培养新业态、营造新场景、释放新活力,构建了文旅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新格局。
筑基:营商环境“一诺千金”
近日,淮南市李旭阳大药房在办理公司变更、换领营业执照过程中遇到资料提交不完整、电子化平台操作不熟悉等问题,导致申请提交不成功。田家庵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张莹莹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利用政务大厅群众电脑帮助该企业登录全程电子化平台,向企业人员详细介绍平台操作使用流程、所需提交的材料,并帮助其进行材料上传。
近年来,田家庵区市场监管局聚焦推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优化市场环境,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推动经营主体注册工作由“被动等待服务”向“主动帮办代办”转变,切实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实现了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双提升”。去年,新增经营主体9294户,新办食品许可580户。
企业登记“一网通办”省级试点、“灵活用工”平台经济服务和监管省级试点先后落户淮南,“最多跑一次”事项时限压缩89.3%、居全省第一方阵。为了及时了解企业家的诉求,淮南还举办“政重企事圆桌会”“企业家下午茶”,越来越多外来投资者看好淮南投资淮南。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特色小镇、历史街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提档升级,老旧小区、淮河岸线加快改造,淮南的面貌焕然一新、容光焕发。人居、创业、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新“名片”。
从“黑色印象”到“绿色名片”,淮南的转型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座城市的蜕变,不仅是产业结构的重构,更是发展理念的升华。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淮南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书写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记者 汪乔 邓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