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沟通协商
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不发工资的原因,并尝试协商解决问题。
收集证据
保留与工作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工作记录等,以备不时之需。
投诉举报
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官方网站
12333劳动保障投诉热线
当地的政府服务大厅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
“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在线投诉。
劳动仲裁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申请仲裁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仲裁申请书,包括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等
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是单位申请,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劳动合同的原件或复印件,如果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可以提供其他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与仲裁请求相关的所有证据材料,如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书、通信记录等。
法律援助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寻求法律援助,获取专业的法律帮助。
法律诉讼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建议您尽快采取上述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